校旅融合搭桥梁 职教赋能乡村兴!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点活动在毕节成功举办

日期:2025-08-28

8月28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核心活动“校旅结合·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启幕,以“校旅融合”为核心切入点,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新路径。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震、毕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键、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军以及东盟各国教育界代表、国内院校专家学者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合作、共探未来。

1.jpg

据了解,本次活动紧扣“校旅资源整合”“职教专业对接乡村需求”“研学品牌赋能产业” 三大核心方向,旨在深化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双方共享校旅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从区域实践来看,贵州正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富集、民族文化多元的独特优势,将“校旅融合”作为重要抓手,通过联合院校开发乡村旅游特色课程、共建研学实践基地、培育乡村文旅专业人才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对接,让校旅结合的“品牌效应”成为带动乡村增收的“新引擎”。

围绕这一目标,毕节市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正全力构建“文旅+体旅+校旅”三维融合模式,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特色旅游品牌体系。当地职业教育主动融入贵州“旅游强省”战略,其中,毕节职院获批“校旅示范校”项目,通过“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为乡村振兴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作为活动承办方,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形成“职教赋能、双向共赢”合作模式:联合国际企业开设订单班,主导制定国际职业标准输出“贵州经验”,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搭建文化桥梁。在乡村振兴领域,学校通过“校旅结合”培育“新农人”队伍,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未来将深化“职教出海”,打造“职教+文旅+乡村振兴”样板。

2.jpg

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全国会长Kong Chin Meng作分享。

在专家讲座分享会上,国内外嘉宾围绕“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展开深度研讨,贡献多元智慧。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会长戴裕崴、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梦卿等国内专家,分别从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优化、校旅融合落地模式创新等角度,分享了国内多地的成熟实践经验与创新思路;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全国会长Kong Chin Meng、拉曼大学讲师Nur Aliah Mansor等东盟代表,则通过人文交流、水果旅游等国际案例,探讨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的国际方案,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新视角。

3.jpg

民族服饰展。

4.jpg

舞蹈展示民族文化风采。

5.jpg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演绎洞箫。

6.jpg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合唱歌曲。

活动期间,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还通过民族服饰展及特色歌舞表演,生动展现了贵州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与职教学子的昂扬风貌,为跨国交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7.jpg

马来西亚来宾在大方县经济开发区参观天麻加工车间。

当日下午,与会嘉宾还前往大方县经济开发区开展实地调研,走进校旅融合项目现场,围绕建立中国—东盟校旅合作长效机制、推动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等关键议题展开务实交流,为后续合作落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