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文明互鉴·多彩合鸣”——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演出在贵阳贵安云漫湖公园漫游山露天草坪举行。一场以艺术为语、以文明为线,共赴一场跨越山海、心灵共鸣的文明之约在这里上演。舞步轻踏、歌声飞扬,演职人员们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现场掌声如雷、欢呼此起彼伏。

从地戏到黔戏,从歌舞到京剧,整场演出节目形式多样,涵盖了歌曲、舞蹈、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表演者们,以文化为桥梁、以歌舞为纽带,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沟通起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这些歌舞表演中巧妙融合了阳明文化、贵州民族文化、各国本土文化等,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来自泰国的表演者们通过歌舞表演《文明长河:中泰和韵》让我们看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古老的鼓乐与典礼中,我们聆听到中泰两种文明彼此交织的深情,记录了中泰深厚的友谊。此外他们还带来了精彩的舞蹈《金文耀天·泰艺承恩》,让观众仿佛走进一段以“文”为骨、以“艺”为光的艺术画卷,置身于遥远的素可泰王朝。

风从婆罗洲吹来,歌声自爪哇升起,舞步在岛屿间传递着民族记忆与生命的热力。来自东盟艺术团的《编织群岛之舞》以舞蹈的形式勾勒出一幅以多样为基、以共生为魂,千百种差异相互交错的和谐图景。
歌舞《屯堡观新》唱腔响起,旧阵重排,这场以传统地戏为载体的歌舞表演让现场观众在非遗的光影里触摸传统的温度,感受土地与人的深情共鸣,不禁让人感慨,在这个流淌着六百年记忆的山地舞台上,一场关于“传承”与“焕新”的对话,正悄然铺陈。在现场,《屯堡观新》刚刚上演,几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嘉宾便纷纷拿起手机起身记录,他们告诉记者,这个戏曲他们是第一次看,觉得非常新奇,很震撼。

除了精彩的演出外,现场还设置了多个文化展区,陈列着来自东盟各个国家的特色产品。其中也有部分展区展览着来自贵州的产品,包含了融合刺绣、蜡染、银饰等元素的文创产品,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选购。
展区一蜡染摊主杨正华告诉记者,他们的蜡染产品做工精美,广受欢迎,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我们通过一些国际的博览会以及外贸等途径进行销售,很多欧美国家的客人特别喜欢我们的彩色丝绸蜡染,在一些国际博览会上我们的产品都常常供不应求的。”此外他还谈到,为了更好的传播贵州民族文化,他们还围绕蜡染搭建了研学基地,进一步推动非遗蜡染走向世界。

一边是精彩纷呈的演出,一边是如火如荼的产品展销,它们共同钩织着中国、东盟“文明互鉴·多彩合鸣”的和美图景。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为主题,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朋友们,正通过这一平台更加深入地走近中国、了解贵州。
这场活动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纽带,以教育合作为重要支撑,为东盟及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架起一座跨越地域的沟通之桥。通过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凝聚发展共识,更以深度合作的姿态携手各国,共绘文明互鉴、互利共赢的未来新图景。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